——2012年10月30日在鄂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肖运香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湖北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市审计局对市本级201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坚持以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第六届党代会、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突出对市本级预算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社会保障资金等重点专项资金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在把握总体情况和查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在规范市本级预算管理和促进反腐倡廉,服务“五个鄂州”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自去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后的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一年间,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65个,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14,020万元,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121万元,上缴财政7,850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261万元,审计核减政府投资结算价款39,889万元。一年来,共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470条被采纳425条,促进相关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0项。 一、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71,880万元,为预算的113.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85,205万元,为预算的100.3%;地税部门完成45,025万元,为预算的102.4%;财政自管收入完成 41,650万元,为预算的186%。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89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4.9%,同比增长45.6%;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51,981万元,剔除省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等不可比因素126,816万元,实际完成125,165万元,为预算的102.6%,同比增长14.8%。 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为:农业支出8,235万元,为预算的103.2%;教育支出21,677 万元,为预算的102.8%;文体卫生支出7,501万元,为预算的102.1%;科技支出1,747万元,为预算的 101.5%;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9,619万元,为预算的104%;公检法司支出9,864万元,为预算的101.2%。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监督下,市财税部门和有关预算执行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聚财、依法理财、为民用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资金监管,深化财政改革,较好地完成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工作任务, 实现了收支平衡,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有序运行。 ——财政收支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增值税转型等财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全市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克服困难,全力稳增长,财政总收入完成413,688 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6.7%;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566,65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74.3%,其中全市民生支出312,089万元,同比增长22.8%。 ——突出统筹发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一是筹措、调度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向上争取各类资金累计358,995万元,比上年增加89,769万元;调度7.5亿元支持城际铁路站点建设;筹集财政资金4.9亿元支持项目建设。二是围绕服务“三农”,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2011年,全市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等惠农补贴7,761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4,588万元支持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民生。安排各类补贴和培训资金3,190万元,新增就业21,714人; 安排资金3,901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903套;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2011年全市共有 335,921人参保缴费,综合参保率90%;发放基础养老金4531万元,发放率98%;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7,772万元;安排医改五项重点投入资金3.3亿元,改善医疗服务环境。 ——强化财政监管,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在网上公开市直20个部门的部门预算,较2010年增加6个部门,网上公开各类政务信息393条,涉及公开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文件186件, 72项资金,金额81,220万元,预算透明度进一步增强。二是不断完善市级财政国库改革,市直所有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2011年共支付金额365,595万元。三是政府采购改革继续深化。2011年,全市实现采购规模10,665万元,节约资金1,314万元,资金节约率10.97%。四是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在非税收入预算、征收解缴、支出管理、对账更正和报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2011年,市直实现非税收入105,837万元,同比增长22.7%。 从审计情况看,201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良好,收支相抵,结余176万元,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但在执行中还存在少量收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认真加以解决。 (一)2011年农业专项切块资金1,000万元年初预算编制虽细化到项目,但资金未细化到具体单位,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将部分应作预算收入的非税收入放在非税专户进行管理,未作预算收入9,372万元。其中:专项收入 3,246万元(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2,73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40万元、广告费收入476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1,758万元、罚没收入2,908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40万元、其他收入1,220万元(工本费等)。 (三)2011年末市国资局帐面反映历年收取的国有资产转让收益尚有货币资金结余3,029万元,未转入财政国库部门财政专户,也未作预算收入。 (四)2011年末市地税局税收收入待解户滞留上年度征收税款12,620万元(其中:东城分局3,765万元、西城分局2,533万元、葛店分局6,322万元)。 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根据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已完成对市直18名副县级以上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表明:这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能够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为本部门(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有些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规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审计18家单位共查出1999年至2011年违纪违规资金金额3,750万元。主要问题是: (一)乱收费、乱摊派619万元。如:市医疗保险局2011年违规收取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医保卡结算网络服务费310万元、市水产局机关以项目经费名义在原种场等单位列支应由其负担的费用170万元。 (二)将企业改制资金用于弥补机关公用经费809万元。其中:市供销社352万元、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270万元、市物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187万元。 (三)帐外收支721万元。如:鄂州高中2009年至2011年收取的复读费、补课费609万元未纳入学校财务部门账内核算,由各年级组自行核算。 (四)违规发放钱物514万元。如: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所属九家二级单位违规发放钱物212万元。 (五)违规在下属单位报销费用301万元。如:市粮食局在下属单位报销局机关费用98万元、市总工会在所属二级单位报销费用15万元、市物价局在所属二级单位报销费用25万元。 (六)应缴未缴非税收入326万元。如:梁子湖区法院2008年至2010年将收取的受理费、执行费等非税收入未缴区级财政专户175万元;人防办平战结合管理处2009年至2011年收租金58万元未缴市财政专户。 (七)挪用专项资金460万元。如:市林业局2009年至2010年将上级拨入的植被恢复费用于发放借用人员的工资等210万元、市环保局用专项经费弥补机关经费不足122万元。 三、政府投资审计情况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市审计局共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38个,审计投资额30.54亿元,节省政府投资资金合计3.29亿元。其中:审计工程预算项目53个,审减预算投资0.33亿元;审计工程结(决)算项目126 个,审减工程结算价款2.25亿元;审计市政拆迁补偿项目39个,审减补偿费0.1亿元;对10个特色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进行了审计调查,审减投资0.61亿元。此外还对10个项目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对在建市政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审计。 (一)部分市政重点建设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超计划、超规模、超合同价款问题普遍存在。如:在建项目鄂州市博物馆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而实际投资总预算为1.38亿元(不含政府采购部分),超计划0.18亿元;竣工结算项目如洋澜湖清淤项目超计划0.18亿元。其主要原因为:投资计划依据不充分;工程抢进度,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盲目投资建设。 二是未全面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未经勘测就直接进行设计,如:江碧路改造工程、寒溪路刷黑改造工程、迎宾大道建设工程、民信东路改造工程;未编制施工图预算就签订了施工合同,如:背街小巷项目;勘测、设计文件深度不够,勘测、设计文件未能全面、真实反映实际施工环境条件和需要,仍然存在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三边”现象,严重影响工程造价控制,如:迎宾大道洪港景观带绿化工程变更增加造价 0.11亿元。 三是应招标未招标。如:华容区和梁子湖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文苑路北段道路及排水工程、吴都大道绿化工程、洋澜湖清淤工程新增项目、洋澜路延伸段道路及排水工程。 四是违规分包。如:五里墩廉租房小区工程,装修部分的中标清单“防盗门安装”项目,属投标人项目,但建设单位直接指定施工队伍分包。 (二)BT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中轴线西段、三国吴都风光带二期两个BT建设项目,2011年完工,共完成投资3.54亿元,其中:城市中轴线西段工程完成投资2.15亿元(审减工程结算价款0.76亿元);三国吴都风光带二期工程完成投资 1.39亿元(审减工程结算价款0.36亿元)。通过审计,发现BT建设项目在项目前期管理、施工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合同价款为“据实结算”,很难控制投资规模,如城市中轴线西段项目审定工程价款比BT合同暂定价增加0.23亿元;二是预算套用定额非现行标准,设计文件与实际施工需要完全不符,边施工边设计,导致实际完成投资超预算,如三国吴都风光带二期工程实际投资超预算104 亿元;三是拆迁补偿等前期工作滞后,合同约定工期脱离施工实际,两个BT项目均延期一百余天;四是部门派驻的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经验,无法满足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需要;五是工程分包未得到有效控制。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 全市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造项目3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12亿元, 建设目标任务6,613套(户)。经审计,实际到位资金4.73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92.38%,审定实际开工6,642套,比计划增加29套。审计发现,该项目存在用地及规划手续审批不全、地方配套资金0.15亿元未列入年度预算、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项目计划变更调整多、项目组织管理薄弱、林业棚户区点多面广难以推进等方面的问题。 (四)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存在的问题 全市经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42个,总占地面积172.7万平方米,计划拆迁面积185.4万平方米,被拆迁户9,270户(27,812人),计划总建设面积556.2万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1个、在建5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和拆迁36个。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旧城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存在征收补偿工作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二是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项目相混淆,扩大了优惠政策受益对象;三是未执行征收管理程序,执法不规范;四是确定征收房屋评估价值主体不合法;五是在建改造项目审批程序未到位;六是建设单位违规直接参与拆迁活动等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已依法依规出具了审计报告,作出了审计决定,进行了审计处理,同时还责成被审计单位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整改。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十分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抓落实,有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已迅速得到纠正。市地税局待解户滞留上年度征收税款12,620万元已于 2012年年初全部解缴入库;市医疗保险局违规收取医保结算网络服务费310万元已全额收缴财政;政府投资审计中审计核减的预算和决算投资,均已责成各建设单位在结算时依法予以核减并全部得到落实;工程建设程序及其他管理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正在加紧研究完善制度机制。挪用专款的相关单位正在采取措施筹集资金逐步归还,非税收入未缴入财政专户的已督促缴入,帐务处理不当的按审计决定已作帐务调整,其他问题也在整改落实之中。 四、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严格落实财政管理制度,依法理财,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编制预算、细化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真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二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建立健全规范的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机制,积极稳妥地将部门预算、 “三公”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向社会公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财经法纪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理财、依法用财的自觉性。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监督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项目的设立、审批、资金拨付和使用的管理,加大对资金监督力度,推行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合规、高效,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最优化。 (四)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全过程监控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围标串标、转包分包、虚高造价等违法违纪问题。按照决策、投资、建设、监管、使用“五分离”的要求,尽快完善政府投资工程腐败风险防控系统性制度文件,努力构造职责明确,权责分离,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阳光监管机制。强化资金跟踪问效,确保项目切实按资金计划和建设内容有效实施,提高投资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不断规范,审计工作不断深化,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下一步,审计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全面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为服务“五个鄂州”建设、实现鄂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 2010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2011年10月28日,市审计局原局长胡澜同志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作了《关于 2010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加大对审计中发现问题整改力度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 全面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较为有效地纠正和整改了201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 市审计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要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对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分别向有关部门、单位下达了审计决定,要求限期纠正;对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及时跟进督促检查。具体整改情况如下: 1、农业专项切块资金1886万元年初预算编制虽细化到项目,但未细化到单位的问题,市财政局在2012年编制预算时,将其中886万元细化到项目和单位,2013年编制农业专项切块资金预算时计划将全部细化到项目和单位。 2、市财政局应作未作预算收入535万元,其中:罚没收入164万元、国有资产占用费收入55万元、利息收入 316万元已于2011年三季度全部解缴入库。 3、基金预算收入5,494万元已于2011年三季度解缴入库。 4、政府投资审计的问题。一是市审计局通过《政府投资审计专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审计要情,市领导对投资审计发现的问题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常务会、办公会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落实。对审计发现的体制、机制性的问题,批示政府研究室及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分析,重新拟定《鄂州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管理。二是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单位市发改委、市城投公司、市建委等,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对照自身职责,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三是市投资审计局通过出具《审计建议书》直接向建设单位反映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把落实整改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建设单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意识得到普遍增强。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把落实整改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结合起来,规范了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完善了监管机制。通过举办为期四天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培训班,对管理法规、制度、业务要求的系统学习,加强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地规范了后续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管理。四是对政府投资审计中审计核减的预算和决算投资,各建设单位在结算时依法予以核减并全部得到落实。五是对于部分项目未实行公开招投标、基本建设程序不够严格、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并制定了相关规定,将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避免类似问题发生。同时,建设单位依照审计结论据实结算工程价款,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中的高估冒算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资金得到了有效监管。 |